電話查詢:2756 2253
更多聯絡資料

牧者心聲

為他者的信仰

於 2021年04月24日 發佈自 方志強先生

何少英姊妹的安息禮於上週四順利舉行。2014年年中,少英院友的一位信主家人首次帶她來尋找可聚會的教會。原來,少英幾年前已經受洗,但她教會沒有升降機,輪椅無法出入。感謝神讓正堂能便利輪椅使用者,讓我們有機會服侍姊妹。2015年1月開始,我們組成「接送何少英小組」,六位成員協助每週接送她出席崇拜。這六年裏,我們彼此認識並建立友誼。去年一月底,自疫情令實體崇拜暫停,同時院舍限制出入,少英便一直沒有機會回來。

在一般人看來,少英需要別人幫助,但在我看來我們更需要她。「教會需要他者」是很多聖徒的見證,意思是說信仰需要其他人才能完滿。4月11日鄭姑娘的牧者心聲〈禾場要人〉道出社區有很大的福音和服侍需要,我們若願意回應就能學效主耶穌的心腸—「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太9:35)。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裏(路10:25-37),耶穌也挑戰我們心裏是否存着憐憫的果子。要學習基督,我們就需要他者。

除好憐憫外,教會也應該是個「為他者」的群體,因為我們的主是一位「為他者」的救主。祂一生為愛父而遵從,又為愛世界而救贖。除了「為他者」的基督,三一神(作為基督徒獨有的信仰)也指向他者的常存。在「三」之中,「我—你」的關係之外永遠存在第三位格的「他」。因神是愛,三個位格以愛相連,但永不混亂。就像教會是以愛實踐合一,但個體之間永遠不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令他者失去自己。

所以主的教會不會是自我滿足的教會,同樣教會裏的團契都應該一樣。就我們現在團契聚會的時間表來看,主要方便聚會者一次出席崇拜和團契,配合兒童照顧和事奉,完全為滿足自我多於其他。此外,從經驗發現教會縱有新來賓,卻不易「落腳」於團契,當中的原因值得檢討:團契的組識架構、編排和週會內容,能否為不同慕道者提供場境。

雖然有人認為團契的同質性很重要,但我認為信仰的立場更重要。同質性能造就團契氣氛,但會傾向同化他者,預設他者要成為某類同質的人。同性質不是因為生命階段相同,而是信仰實踐的一些錯誤的假設,例如:學習真理假定為一種文字操作,我們假設高階的真理必須由專業人士(神學院或牧者)或專業方法而得,以致查經和靈修必須倚賴某種「閱讀理解」的方式運作。即使我們會忍耐新朋友的「幼嫰」,但最終仍假定他們應該某程度能跟這種方式與我們團契。這些實踐的假設必須被識別和審視。

不幸地,「為他者」也是審判的標準。在耶穌眼中,綿羊與山羊的分別是以信徒回應小子的需要而決定的(太25:40)。「為他者」就是怎樣回應別人的需要和處境。信仰在處境中真正受到考驗,信心才可生發出來。觀塘區是全港最窮,又是商業發展最蓬勃的地區,觀塘道一邊是美輪美奐的商業大廈,另一邊是環境惡劣的劏房窟,兩邊的世界似乎要令我們精神分裂。在這處境,教會要怎樣為他者而活,必然是面前另一個需要我們思考的課題。


最後更新日期: 2021年05月14日 16:12

返回

其他日子文章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