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查詢:2756 2253
更多聯絡資料

牧者心聲

經略達人

於 2020年08月09日 發佈自 林曼蓮姑娘

「至高的上主啊,你已宣告了,你賜給僕人的福份,就是永恆的福份!。」(撒下七29下新普及譯本)。接著撒下八章描述大衛打敗四面敵國(V.1-14) , 並且選立內閣官員(V.15-18)。大衛可以稱為「經略達人」。一個牧童出身的大衛,竟然有這樣的能力和成就!大家可還記得他如何打死非利士第一勇士巨人歌利亞而揚名天下嗎?撒上十七章提及沒有穿上鎧甲的大衛,第一次作戰的情形:「他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裡,就是牧人帶的囊裡;手中拿著甩石的機弦,就去迎那非利士人。」(撒上十七40)奇蹟地發生,穿上全副武裝的巨人歌利亞被一位全沒有作戰經驗的牧童擊敗。在撒下八6及14:「大衛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

 

話說大衛登基之後,他南征北討、攻東擊西無往不利。大衛擊敗非利士、摩押、亞蘭及以東諸王(八1-14) ,在這段經文中,從地理位置上分佈如下:打敗西邊的敵人—非利士人(八1) ;打敗東邊的敵人—摩押人(八2),值得留意這節提及以色列人與摩押人爭戰時採用「量二繩的殺了,量一繩的存留」的策略,這個做法大多解釋為「只攻擊壯年、身材高大的人,留下年幼、身材較矮的人。」這推測可能是因為大衛的曾祖母路得是摩押人,而摩押王也曾照顧過大衛的父母親,為著顧念這份情誼,而不將摩押人趕盡殺絶;打敗北邊的敵人—亞蘭人(八3-12)及打敗南邊的敵人—以東人(八13-14)。留意八13的希伯來文是「亞蘭人」,但在希臘文及敘利亞文譯本均譯為「以東人」,歷代志上十八12也作「以東人」。由於希伯來文的亞蘭與以東很接近,所以應該是筆誤。一方面是顯明「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八6及14);另一方面這也應驗了神給他的應許:『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一切的仇敵。』(撒下七9)。所以勝敗不在乎人的勇力或智慧,而完全在乎神的同在。大衛爭戰的戰利品,例如:從哈大底謝所奪的銅(八8),及從各國所得的金銀,大衛都將之分別為聖(八11),成為後來建聖殿之用(代上十八8)。

 

大衛選立內閣官員(八15-18),以「秉公行義」施政,是合神心意的君王之表現(賽十一1-5)。我深信大衛成為經略達人,不是因為他武功蓋世或謀略過人,而是其背後對神的信心,相信神掌管一切,這讓我有以下的學習及體會:

(1) 「剛強壯膽」是爭戰得勝的必要條件(申卅一6-7;書一6-9)。

(2) 彼此守望相助,同心同工,是另一個得勝的要素。

(3) 戰爭是為「神的百姓及神的城」爭戰,而不是為了國家利益或私人恩怨。


最後更新日期: 2020年08月09日 01:47

返回

其他日子文章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