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查詢:2756 2253
更多聯絡資料

牧者心聲

「疫」建關係

於 2020年05月30日 發佈自 林曼蓮姑娘

疫情的突襲,加上香港的變幻,令我想起啟示錄六8提及「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所以對於基督徒的我們來說,這處境一點也不覺希奇,因為聖經早已有提及,活在這世代中,我們該如何面對呢?彼得前四7~8「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我們更「要堅定不移地等候耶和華。」(詩篇廿七14 CCB)在疫中等候和倚靠神,要堅定不移!

  

  為何要堅定不移呢?我們是誰?我們是蒙神恩典,以重價贖回來的屬神子民,為了更認識這位有情有義的神,我們在教會中一同敬拜事奉、在團契中分享服事,齊心見證主愛,建立基督的身體/教會。究竟教會是甚麼?與社團有何不同呢?當我們重新理解教會不只是建築物,也不只是舉辦節目,乃是一群蒙神呼召的子民,有時聚集一起,敬拜、學習與團契;有時分散到不同場景,見證與服侍。教會還原到最基本,就是「簡約教會」(simple church)或「有機教會」(organic church)的三個必不可少的基本動作:神聖真理(divine truth)、培育關係(nurturing relationship)與受差使命(apostolic mission)。[1]

  

  縱然面對疫情,因著限聚令而未能有實體小組或團契,我們仍努力嘗試以網上進行各式各樣的小組或團契聚會。其目的如:歌羅西三16「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誡,心被恩感,歌頌神。」今天我想特別探索在小組或團契中我們如何培育神人關係,有效地發揮小組功能,建立基督的身體/教會。小組或團契成員各有不同原因而參加團契或小組,故此在設立小組或團契時便應設定共同的性質和目的,讓各成員在當中互相學習,彼此互勉,有目標及方向地學習,然而因著不同階段,特別是人際關係的建立,須要時間才能產生凝聚力及信任。加上成員在日常生活或不同的處境中,可能發生了特別事件,故此,帶領者要評估當時的緊急性來作出合宜的處理,若事件與當日的主題有相關性,可以善用個人主題,即時配合治療,這是十分具體及有建設性的;若事件與當日主題無關,但帶有迫切性,可徵詢組員們的意願,一同關心協助當事人,作情緒的宣洩、希望灌注、找亮點……等等(詳看Yalom 11項治療因子);甚至可以找合適者陪同當事人到別處個別關心或禱告;若事件不是緊急,可以稍為拖延,告訴當事人稍後的課堂將會更合宜分享這主題;如能一針見血地回應,迅速回答後,便繼續小組或團契的運作。甚願我們參加教會內每一個小組或團契,都能看見每一個生命被培育和關係得建立。

 

治療大師Yalom建議在小組或團契中善用以下11項的治療因子來建立關係:

  1. 希望灌注(Instillation of hope)—在團體中看到其中成員的進步與改善。讓成員感受到參加團體是有希望的。在團體中能被關心、被接受。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2. 普及性(Universality)—你有我也有,不只是我有這樣的問題,藉由團體成員彼此的經驗分享。了解到其他參加的成員也有相同的處境,減少本身的孤寂感。
  3. 情緒宣洩(Catharsis)—提供成員發洩情緒的管道。學習如何適當的表達自己情緒。
  4. 團體的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經由團體成員之間彼此的關懷、接納,增強對團體的認同與歸屬感。
  5. 利他思想(Altruism)—讓成員感受到自己於團體中「是有貢獻」、「對別人有幫助的」。於團體中協助他人,發揮利他的精神。
  6. 人際關係學習(Interpersonal learning)—團體進行中藉由成員彼此的互動。增進自我了解並學習如何與人相處。藉由了解人際溝通障礙。進而增強社會生活的適應。
  7. 模仿學習行為(Imitative behavior)—於團體治療中,促進彼此間適應行為之相互模仿,增加學習機會。
  8. 社交技巧的發展(Development of socializing techniques)—視團體為一個社會的縮影,利用「角色扮演」「加強教導」「示範」「提供回饋」等方式,培養合宜的社交技巧,發展正確的社交關係。
  9. 知識的傳遞與分想(Imparting of information)—藉由團體成員彼此的討論或治療者的建議與指導。分享有關疾病的病因、治療、因應的方式與相關資訊。
  10. 早期家庭經驗的重整(The corrective recapitulation of primary family group)—團體治療中有些情境可能與成員早期家庭經驗類似。藉角色扮演及心理演劇,讓成員再經驗過去曾有的家庭衝突,並矯正不當的學習經驗,進而學習有效的行為模式。
  11. 存在性因素 (Existential factor)—引導患者去體會個人存在的價值,進而了解人事無常與珍惜人生。

 

[1] 胡志偉著。《疫情下教會的反思》時代論壇。香港:2020年5月14日。

 


最後更新日期: 2020年05月30日 12:03

返回

其他日子文章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