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復一年,送舊迎新好像已經了無新意之時,到底又有甚麼屬靈功課值得我們彼此勉勵?若然回顧舊約王國時期的歷史,也就不難發現以色列國運的興衰與不同時代君王與神的關係息息相關。代下29-32章所記述南國猶大希西家的年代,其實正是北國以色列被擄之時。在面對一個危機四伏,沒有希望的國家,希西家還可以作甚麼?他沒有因為周遭的環境而放棄,反而決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代下29:2)他除了潔淨和重新修理聖殿,整理好「硬件」之外,更呼籲以色列和猶大眾人,叫他們到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守逾越節 。他們的共識是要在二月內進行,代下30:3告訴我們:「正月〔原文作那時〕間他們不能守、因為自潔的祭司尚不敷用、百姓也沒有聚集在耶路撒冷。」原來即使「硬件」已準備好,他們仍欠「軟件」,即是人的生命素質。那時不單只是百姓跟不上,連部分負責獻祭的祭司也未做好自潔的功夫!那怎麼辦?惟有多等一個月,直至二月才一同守節。這片段讓我想起教會在擴堂過程中需要走的路—即使「硬件」差不多到位,我們仍需要每一位同工執事,以及眾兄姊生命素質的配合,全民「埋位」,觀宣的發展才能成事。
在這一個月期間,他們不是坐著乾等,「驛卒就把王和眾首領的信、遵著王命傳遍以色列和猶大」(代下30:6),傳遞神要求祂的子民回轉的信息。期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戲笑他們、譏誚他們」,也有人「自卑、來到耶路撒冷」(代下30:10-11)。最終到所預定守節之期,「二月、有許多人在耶路撒冷聚集、成為大會、要守除酵節。」(代下30:13)值得留意的是在「二月十四日、宰了逾越節的羊羔.祭司與利未人覺得慚愧、就潔淨自己、把燔祭奉到耶和華殿中。」(代下30:15)為何祭司與利未人會覺得慚愧,並因而潔淨自己?相信原因是在於百姓的熱烈響應令一眾聖職人員自覺不如而感到內疚。倒過來說,你又有沒有因身邊兄姊的熱心而受到激勵?求主在新的一年開始之時,激勵我們彼此互勉,繼續不住成長,因為若然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也就只會帶來羞愧。相反而言,因希西家及眾子民願意向神守逾越節,「猶大全會眾、祭司利未人、並那從以色列地來的會眾、和寄居的人、以及猶大寄居的人、盡都喜樂。這樣、在耶路撒冷大有喜樂、自從以色列王大衛兒子所羅門的時候、在耶路撒冷沒有這樣的喜樂。」(代下30:25-26)我對觀宣的期盼就是與你們一同經歷這大喜樂。祝願大家身心靈健壯,新年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