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查詢:2756 2253
更多聯絡資料

牧者心聲

愛與規範之間取得平衡

於 2025年08月16日 發佈自 徐嘉發先生

2025年暑期,我有較多時間參與中心的高小活動,同時也在教會接觸到一些初中生的暑期聚會。這段時間讓我有機會與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和青少年互動,從中觀察到不少行為上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固然可以一次過講解大量規則作為課堂管理的手段,但現實往往與理論存在落差。規則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因時制宜,按著孩子的需要作出調整。語氣、情緒與態度,往往比規則本身更影響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

 

我記得有一次在教會兒童部服事,一位孩子在活動室內亂跑,場內有近70位兒童,他的行為已撞到其他同學,若不即時處理,將引發更大的課堂混亂。當時主日學的校長是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我們嘗試一起控制局面,但整個過程彷彿在玩捉迷藏,花了近十分鐘才成功安撫這位孩子。這孩子有特殊情況,即使事前講解規則也未必奏效。這並非否定課堂管理的重要性,而是提醒我們:規則與實踐之間存在距離,需要智慧去拉近兩者。

 

另一個例子是在啟德的暑期活動中,一位年青人在地鐵站大堂用水樽當足球踢。雖然當時周邊沒有人,但這行為仍具潛在危險。一位途人出言制止,提醒他可能導致他人跌倒,甚至表示若繼續會報警。年青人卻毫不理會,甚至挑釁地回應「你去報警」。我唯有盡快將他帶離現場。後來在鑽石山轉乘時,他騎著滑板車欲衝過人群,我以眼神和手勢示意他要禮讓,他便放慢速度,沒有再衝前。

 

這些經歷讓我深深體會:當關係足夠時,不需要講太多大道理,也能讓年青人聽進去,甚至願意改變行為。但關係是否「足夠」,往往是主觀的判斷。當然,有些錯誤是不能讓他們嘗試的,例如有年青人為了金錢而運毒到東南亞國家,這類行為必須即時制止,因為後果是無法逆轉的,他們需要面對死刑。

 

教養孩童,最理想的方式是讓他們明白背後的理念與原因。但若缺乏關係,這些理念很難被聽見與接受。因此,我們需要耐心、愛心與智慧,循序漸進地建立關係與信任。正如《箴言 22:6》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願我們在服事中不單是傳遞規則,更是建立生命的連結,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在真理中扎根。


最後更新日期: 2025年08月15日 17:00

返回

其他日子文章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