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是聖誕節的月份,對一般人來說是一個開心的月份,因為有幾天公眾假期可以外遊或與家人共聚天倫。但對於部份人來說,這個日子並不是開心的日子。當耶穌基督降生來到世界,希律王已經想殺死祂從而避免影響其管治地位。香港在過去的時間,12月是代表苦難的開始,經歷了一個極為漫長艱難困苦的歲月。
1941年12月25日當時的港督楊慕琦向日軍投降,而香港淪陷這個對於日本大喜的消息成為《讀賣新聞》頭版。[1]當時教會面對極大的困難,所有教會都需要參與日治時期的基督教聯會。另一方面,有些教會因受戰火洗禮(例如:望覺堂)而需要其它教會幫忙重建聖堂。
1944年3月磯谷總督向各報記者宣布將會停止米糧配給後,只有參與日軍防禦工作的人員依然可配給白米。當時日治基督教聯會執委會在4月3日的會議上便討論組織糧食合作社,期盼自行大量購買白米幫助同工與信徒解決糧食的危機,同年8月更增設循道會香港堂東區配給站。這段時間是教會最艱難的時間,當時大量信徒與平民在碼頭等待從廣州運載白米的商船,感恩這些船沒有受到搶劫,只是有一些延期。
1945年因香港鄰近澳門,與內地資訊較為流通,日軍在多個戰場上已經節節敗退的消息漸漸流傳到華人社會,香港重光只是時間的問題,而教會漸漸減少出席日治時期的基督教聯會會議。
從歷史上可見,教會最困難的時間往往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間,這就是轉變的時間,新的開始。
今日香港教會面對不同的困難與挑戰,求主幫助我們有堅持與忍耐的心。「弟兄們!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雅各書五章7-8節
[1] 陳智衡著:《太陽旗下的十架》(香港、宣道、2009年2月),頁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