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原本就是千變萬化,沒有既定的程式及結果,加上每一個體自身亦存在著不同的變項,在交往過程更是無比的複雜,因此在朋友、學校、工作間、甚至我們的家庭中,常常產生不同的磨擦機會。我們總想尋找方法修補關係,不想在糟糕的日子下生活,於是急著為自己的意圖辯解;立刻想做一些補救行動;又或者選擇沉默。無論你用什麼方法面對,大家的關係都與以前不一樣了。這些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再加上急速的生活節奏,總的來說比這些緊迫的事還有很多,於是可能下意識不去理會,日復日,甚至年復年,關係的裂縫便會變得越來越深,我們何時能發現呢?大多數在我們突如其來,為些小事強烈不滿,爭吵不休的時候,你便要留心那裂痕早已存在。坊間有很多教導我們修補關係的方法都是對我們有幫助的,但今日我想從聖經中看看主的方式。
要處理關係中的裂縫,我們首要的是承認裂縫的存在,耶穌與家人的關係甚少在聖經中記載,約6:22-71記述當時耶穌剛行完五餅二魚的神蹟給五千人吃飽,然後又以自己是生命之糧教訓眾人,v60-61眾人聽著耶穌的教導,覺得他的話太難,招來反感及厭棄,信心動搖,v36、64耶穌清楚的指出,在他們中間有不信的人,其中一個是賣耶穌的猶大,結果許多門徒退去不再跟隨耶穌。到第7章又記述了耶穌指出他兄弟的不信,他們與耶穌一齊成長,仍對耶穌不理解,諷刺耶穌要顯揚名聲,就要上猶太過住棚節。耶穌無論面對普通認識的人,門徒,甚或家人,都在關係的裂縫。耶穌以“不信”指出裂縫出現的原因,這是關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耶穌面對這些關係,他沒有逃避議論,仍坦然表達自己跟從神的心意,他沒有被激起什麼行動回應。約7:8、10耶穌對兄弟說他的時候還沒有到,所以不與他們一齊上去過節,「但他的弟兄上去以後,他也上去過節,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耶穌的行動正是表達他沒有被捲進裂縫之中,相反他有能力選擇跟從天父的方式。事實上,關係是雙向的,有時坦然表達自己未必可以填補裂縫;也有些時候價值觀及追求的方向不同,多講也沒有用處,只有暫時放下關係,繼續走天父預備的道路。耶穌這樣做是否就讓裂痕繼續呢?當我們看到保羅的記述:「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加1:19)及:「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加2:9),我們就知道主耶穌與他兄弟雅各的關係已復和,雅各不單是信了耶穌,往後更成為了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弗2:14-16 「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是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 神和好了」。裂縫得以修補基礎在於基督耶穌,先與神和好,關係裂縫才有修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