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間又差不多到了農曆的八月,這正是秋季之中;而十五日又是八月的正中,所以農曆的八月十五日會被稱作「中秋」。在傳統華人社會,中秋節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節期;當中除了富想像力的嫦娥和玉兔故事,也帶著濃郁的人情味。不少人會藉皎潔明亮的月色與愛侶及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及其他應節食品,共慶佳節。
中秋夜之月亮不期然會令人想起詩8:3-4:「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神所創造的大自然不單奇妙美麗,更能突顯出造物主與人的關係。我們與神絕非對等,但神對人的愛卻是無微不至。詩65:9-10上如此說:「你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神的河滿了水.你這樣澆灌了地、好為人預備五穀。你澆透地的犁溝、潤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軟和.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神除了透過農耕豐收對人賜下的物質福氣;更在接續的v.11-12上指出:「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在曠野的草場上.」表明衪一年復一年的看顧。
此外,中秋的月圓亦會令人想起人的團圓。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當看到明月映照,便會聯想到與所愛的人連繫起來,渴慕團聚團圓。人之所以有能力去愛是因為神先愛我們,並藉著十字架向我們展示何謂真正的愛。中秋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反思,若然我們正身處於幸福愉快的景況,我們需要懂得感恩;又或許我們正面對生命的低谷,我們便學習倚靠。
順便預告一下,在9月15日(日)下午4-8時,家庭服務中心將會為中心的小學生及家庭舉辦一個名為「FUN FUN迎中秋」的聚會,那天伉儷部雅比斯團的兄姊會與我們的服事對象一同製作月餅及野餐,盼望我們可以成為神與人之間的「鵲橋」,藉這華人所重視的節期與他們分享耶穌基督的愛。也盼望兄姊也能善用這與親朋好友相聚的中秋佳節將主的恩典傳開。正如蘇軾《水調歌頭》所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是無法逃避的現實,透過認識耶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
[1]盼望我們與身邊的親人也能長久健康,即使遠隔千里也可以藉明月把彼此的心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