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有相似的經驗,當我們向朋友分享生活中感恩的事情,他們可能覺得是“好彩頭”,不明白為何我們會這樣迷信!你聽在心裡,一方面可能展開口舌之爭要證實“不是好彩”;另一方面,又可能因著被質疑的次數太多,慢慢地對自己的信仰經歷都會產生懷疑,有時更刻意地避開這些不理性的思想。當我們細心回想如何經歷神,這些片段或多或少都曾出現,由懷疑到信靠是一個信仰成長的過程,我們都是如此成長的。
既然我們活在一個不信的世界,“質疑”是人面對其他人及事情的常態,而拿俄米與路得兩婆媳,兩人同為寡婦,她們的人生故事,正發生在人任意而行的士師時代 (得1:1),雖然路得記由始至終沒有提及神直接的工作,但短短四章中「耶和華」這名字出現了18次,神與信靠祂的人同在,關心她們的需要,並且每一日都在神的照管下,成就神的美善心意,包括路得記最終記述路得再婚的丈夫波阿斯成為大衛的先祖,彌賽亞君王基督耶穌從他而出。(得4:18-22)
當拿俄米及路得兩位寡婦回到自己民族猶大的伯利恆居住,她們面對生活第一個考驗就是日用的飲食都成問題,她們沒有按律法先投靠近親,以致生活可以安定下來,而是選擇按律法拾取田地上剩下的麥穗,過著信靠的生活。得2:3:「路得就去了,來到田間,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裡。」“恰巧”是經文的形容,但早在得2:1作者已經介紹波阿斯是她們的親戚,是一位大財主。拿俄米要到路得做完一日工作後才聽到路得所言,知道田地的主人波阿斯是她們至近的親戚,她並沒有立即就以遵守律法為由,減輕她們生活的困苦,仍然以拾取麥穗為她們的份。
拿俄米與路得活出信靠神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恰巧”中看見神的照管及關愛,從田地恰巧遇上至近的親戚(得2:20);恰巧他又是大財主(得2:1);又恰巧他又在之前已經聽聞路得對婆婆的善行及勇敢地離開,到素來不認識的民中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到神(得2:11-12);更恰巧是路得是外邦的女子(得2:10),竟然可以成為以色列人所期盼的彌賽亞君王之先祖。當生活中出現一連串的“恰巧”,我們如何能認出神呢?就是從每日你所讀的聖經中累積起你所信的神是怎樣的神,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認出神的工作,也惟有信靠的人才可以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