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神學家詹姆士·福勒(James William Fowler)將基督徒信仰生命成長劃分為六個階段:
- 「直覺與投射的信仰」(3-7歲),將對神的感受投射在親人或長輩身上
- 「神話與文字信仰」(7-12歲),接受父母或師長教導關於神的一切
- 「綜合與形成慣例的信仰」(12-20歲),將以往所信的綜合起來成為自己的信仰
- 「個人與反思的信仰」(20-30歲),反思上一階段的信仰是否合理
- 「整合的信仰」(30-40歲),承認真理是複雜的、抽像及多面
- 「整全的信仰」(40歲以上),完全放棄自我,追求普世性的信仰
青少年在第三階段時會有較大的衝擊:過去從教會的導師與親人所講述的聖經故事都會深信不疑,但在這階段原本認定是權威的書籍與教導卻不斷受到衝擊(如:聖經中創世記的創造論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再者,同輩之間會有一些無傷大雅的冷嘲熱諷,一方面這些笑話可能促進大家關係進深,但另一方面又認定父神會對這些閒聊的笑話不開心,不應參與其中。若處理得不好,這些矛盾甚至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青少年面對信仰的疑惑,這信仰成長的階段可以如何突破?其中一個突破位在於出埃及記第十八章摩西與葉忒羅的對話。當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他要處理審判百姓的事務愈來愈繁重。面對這些情況,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建議了一個方案,就是設立千夫長與百夫長的制度。葉忒羅看到摩西生命的盲點:一個人不可能處理這麼多的事務。
當一個司機在公路行駛時,若果需要轉換行車線就需要看倒後鏡,但倒後鏡是有盲點的,有些位置是看不到。這時就需要將整個頭部扭轉,確保視線看到倒後鏡的盲點區域,若不做這個動作就會非常容易發生交通意外,不論任何年紀,駕駛汽車都會遇上盲點的問題。還記得有一次在夜間學習駕駛時,當我準備轉換行車線,從倒後鏡看不到任何汽車,我就打燈準備扭動呔盤轉線,那時我即時被教車師傅當頭棒喝,你看不到身旁有一輛電單車與你並排嗎?信仰都是一樣,任何年紀都會遇上信仰盲點的問題。我們的生命除了需要時常捉緊神之外,也很需要有一位屬靈的生命師傅座在我們身旁,幫助我們看到信仰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