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查詢:2756 2253
更多聯絡資料

牧者心聲

我們如何失去影響力

於 2019年05月11日 發佈自 方志強先生

香港有一千五百多間基督教教會,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中小學分別有三百多和近二百間,佔全港學校半數以上。按常理香港幾代人經過教會學校「洗禮」,又有教會支援,為甚麼基督教信仰會越來越邊緣化?影響力好像越來越弱?甚至連信徒的身份都成為一種負資產呢?

曾聽說,以往教會吸引力源於她比社會進步。教會較有組織,有不同的功能架構,各年齡層也有不同組織。市民大眾缺乏教育機會,西教士和傳道人多為有識之士,較受尊敬。社會資源貧乏,缺乏文娛活動,教會各樣活動也就能吸引不同人士。

但今日社會在各方面都比教會進步。社會富裕,娛樂活動多的是,教會活動肯定給比下去。信仰價值好像已不足以解決新的社會問題,如公義、民主、住屋及就業等。

教會和信徒應該有何更新,我嘗試分享一些想法:

一、回歸根基 近年教會推動「銳意門訓」(IDMC),很多人以為是個新事工,覺得教會「又推D野」。我會形容事工只是應用程式(Application),現在教會要改變的是我們的作業系統(OS)。因為神尋找的不是上門訓的人,不是讀聖經的人,甚至不是會靈修的人,而是徹底順服神的人。

二、委身真理 後現代否定永恆的真理,令人以為信仰只是一套「理論」。很多信徒經歷漫長探求信仰的過程後,卻仍然停留於「理論」層面,自然無法委身。今日,埃及科普特教會(Coptic Church)面對逼害和殉道,中國內地教會也不斷受打壓。我們看見甚麼才是持守真理,再次挑戰我們在學校、職場和生活的實踐。

三、「接番地氣」 「離地」是社會對教會的批評。教會座落定安街,我們可以考慮為街坊做點事情,如爭取改善街道衛生、冷氣機滴水問題,關心附近的清潔工人、拾荒老人和食肆員工…

當然,教會不能處理所有問題和滿足所有人,但我相信最重要的仍然是對人真摯的愛和聖潔的生命。


最後更新日期: 2019年05月12日 12:40

返回

其他日子文章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