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查詢:2756 2253
更多聯絡資料

牧者心聲

棕枝主日的反思:我心中的彌賽亞

於 2019年04月13日 發佈自 鄭敏倩姑娘

棕枝主日(Palm Sunday)是主復活前一個主日,為的是紀念耶穌在世最後一個星期的遭遇,進入聖城、受難、死亡及復活。在這節期好讓我們重新思考彌賽亞與我們的關係。

耶穌進城

有關耶穌進城的詩歌,不少人會聯想到《和散那》。每當我們唱「和散那,和散那…」的時候,你又可知當中的意思嗎?經文描述耶穌騎著驢子進入耶路撒冷,百姓聚集在城門口,把衣服鋪在路上,又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並揮動棕樹枝歡迎耶穌,在祂面前喊叫:「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21:1-11;可11:1-11;路19:28-40;約12:12-19)和散那的意思是他們向神祈求拯救,也是向神稱頌的意思。百姓這樣一連串的行動,都是迎接君王的方式。

每當大君王進城時必會騎著戰馬,又帶著軍隊浩浩蕩蕩且威風凜凜進城。而當時正受羅馬政權壓迫的猶太人更渴望這位「大衛的彌賽亞」—耶穌,能有昔日大衛王戰勝那些欺壓以色列的軍事力量一樣,能摧毀統治那地的統治者,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困苦。加上他們曾目睹或聽聞耶穌所行的偉大神蹟,便欣然擁戴祂為彌賽亞(見路19:37-38及約12:18)。可是,耶穌竟一反常態只騎著驢進城,暗示自己不像一般人所期盼的彌賽亞。而且,當耶穌進城後,更在同一個星期的週五被出賣、受審、被放棄,眾人都大叫:「釘死祂!」,大祭司更說:「除了該撒,我們沒有王。」(約19:15),最後釘在十字架上,死了且被埋葬。這情況與人們所期待的不同,他們曾抱着盼望,期待基督成為得勝的彌賽亞,但期望落空了。似乎沒有人明白十字架的意義,那其實是受苦的彌賽亞一大勝利,因為基督已復活了。

心中的彌賽亞

對於彌賽亞的定義,人們所想像的拯救與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贖確有不同。這對比卻突顯出神的國不像人的國:非以武力鎮壓以換取和平,而是以恩典,並為罪人犧牲自己的愛,使人與神的關係得以復和,使眾人都得到永恆的平安與盼望。

到底你一直以來所景仰的是一位怎樣的彌賽亞?假如你活在羅馬人的殘酷統治下,你會欣然接受耶穌為彌賽亞嗎?每當你遇到困難,祈求神的幫助與拯救時,又能否欣然接受神的回應?到底你一直需要的是你想像的拯救者抑或是耶穌基督?盼望我們能明白耶穌基督的救恩對我們有得著永恆盼望的意思。每當我們再唱「和散那,和散那…」的時候,我們都承認耶穌基督是為拯救我們這罪人而死,使我們得自由的彌賽亞。除祂以外,別無拯救!


最後更新日期: 2019年04月13日 12:15

返回

其他日子文章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