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查詢:2756 2253
更多聯絡資料

牧者心聲

「傳統」只不過是某種意識形態

於 2021年10月16日 發佈自 方志強先生

觀宣有六十年歷史,自有她的「傳統」。雖然我們未曾系統性地研究它,但它總有些傾向影響著觀宣多代信徒。以下我嘗試歸納兩點,好作我們以後研究和反思:

 

一、強調信仰的個人性

觀宣著重個人信仰,因而傾重個人感受和經歷,呈現的強度視乎個人整合生活和信仰的能力,例如以靈修的經文解釋生活的經歷和作出倫理決定。這種能力是一種高階的綜合能力,需要在聖經理解和想象上都有超卓的能力,也是一種運用文字和語言的能力。對於能運用自如的人,自然能清晰表達信仰,而且一般會被視為較屬靈。好處是強調追求屬靈知識,壞處是容易忽略生活實踐,傾向關注內部事務。

 

二、著重現代性

現代性傾向重視運用理性和實效。當理性思維多方面影響著我們,理解聖經多著重是文字分析上的理性操作,祈禱較多分類進行的,事工較多以組織和會議來推動的,系統和規則也是必然的產物。系統和規則背後是科學精神,特色在於可驗證和重複,所以較著重複製成功的經驗,如人數增加、面積擴展和事工發展等。好處是能高效處理既有解決方案的問題,但限制是對新問題缺乏彈性和創意,當遇上既有系統內沒有答案的問題時就顯得束手無策。

 

有時實際經驗也給我們一些智慧。「傳統」經過多年實踐觀察,必然有它可取之處,但一定也有它的限制。多年以來,我們重複發現牧養需要改善,異象得不到推展,可能需要重大的更新,有些範疇或許可以豐富我們信仰的資源和基礎。例如觀宣一直較忽略群體性的屬靈操練和倫理實踐,或採用一些非現代性思維的事工模式。今年暑假,青少部有幸到別的教會作交流,聽到對方教會的領袖和平信徒可以一同祈禱,共同領受到北區開展福音工作,整個教會參與其中。我們不少導師均表示印象深刻,覺得這樣尋求和實踐異象的方式很新鮮和難以想象。

 

「傳統」只是我們實踐信仰的一部份,未必能適合所有肢體,有人因為性格或認知不同而不能投入按某些「傳統」的意識形態設計出來的聚會或事工,我覺得不必覺得奇怪,因為「傳統」終究不等同於真理。


最後更新日期: 2021年10月15日 16:36

返回

其他日子文章


搜尋